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7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473篇
测绘学   253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396篇
地质学   954篇
海洋学   271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2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3年   3篇
  1926年   2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挑选Sloan数字巡天第7次释放数据(SDSS DR7)的主星系样本中近邻的、面向的盘状星系作为星系样本,统计研究了在恒星总质量相等的情况下盘状星系的颜色和尺度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相关性的真实性进行了检验.发现对于同等质量的盘状星系,u-r颜色与尺度相关性很弱,而g-r、r-i、r-z颜色与尺度负相关,即星系的尺度越大,颜色越蓝.该结果意味着盘状星系的质量分布对其恒星形成历史影响很大,物质分布越延展的星系,其演化越慢.  相似文献   
992.
稀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气象因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2001-2018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NPP时空格局,基于改进的CASA模型,采用空间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揭示了研究区NPP气候驱动因子及其影响。结果表明: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近18年植被NPP变化总体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增速为0.56 gC· a-1,NPP均值为46.90 gC· m-2· a-1;②2001-2018年,年均NPP整体呈西低东高、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从动态上而言,基本呈现沙漠腹地较稳定、四周较活跃的格局;③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NPP主要受降水因子的影响,与降水、气温因子均呈正相关关系,从各因子驱动力分析而言,降水因子(0.614 4)为限制荒漠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93.
针对顶点成分分析方法无法实现复杂地表环境下的高光谱影像端元精确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谱协同多尺度顶点成分分析的端元提取方法,通过影像空谱特征融合和聚类分割,对不同分辨率空间尺度下的分割影像进行端元协同提取,并考虑噪声对影像端元提取精度的影响,提升端元提取的精度。首先,对影像进行预处理,采用低秩矩阵分解去除噪声。其次,对高光谱影像进行空谱多特征提取,利用多特征融合和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割,获取地物分布的空间异质性信息,提升后续端元提取的精度。然后,对高分辨率影像空间降采样,利用顶点成分分析方法对降采样后的低分辨率分割图像进行端元提取,并利用坐标映射寻找高分辨率影像中的相应端元,利用光谱角来判定是否为纯端元。最后,遍历上述方法至所有分割影像以获取最终的端元集合。使用模拟数据和真实的高分五号高光谱数据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空谱协同多尺度顶点成分分析方法可提取高精度的纯净端元,且计算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4.
2015—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制图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地开展国家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对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和“美丽中国”蓝图绘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采用Landsat 8 OLI、GF-2等卫星遥感数据,融合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和专家知识辅助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研发了中国土地利用变化(2015—202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CLUD 2020),建立了完整的30 a(20世纪80年代末—2020年)每隔5 a的30 m分辨率中国土地利用动态数据库。基于CLUD 2020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尺度揭示了2015—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规律、区域分异和主要特征。研究表明:将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生成的30 m分辨率植被覆盖变化和地表类型变化检测信息融入到人机交互遥感解译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大范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制图的效率和变化图斑辨识的准确性;精度评价表明,CLUD 2020一级类型制图的综合精度达95%。总体上,全国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2010—2015年比较进入相对稳定状态。期间全国耕地面积仍保持减少态势,空间分异特征为耕地南减北增,东北松嫩平原及其与三江平原交界区大规模的旱地向水田转移,西北新疆南部开垦和北部退耕/撂荒并存;全国城乡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空间分异特征表现为由以往的沿海地区和超大、大城市集聚转向中西部地区的大中小城镇周边蔓延为主。全国范围的林草自然生态用地面积持续减少,但强度与2010—2015年比较有所下降;受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河流湖泊等水域面积显著增加。以上土地利用变化格局与“十三五”期间国家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宏观战略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地区是我国北部重要的银、铅、锌、铜、铁、钨、锡成矿集中区之一。区内古生界火山―沉积岩地层发育齐全、华力西期―燕山期岩浆岩类型繁多,各时代构造形迹分布广泛、成矿地质环境优越,已发现和圈定各类金属矿床(点)78处。以金属矿床(点)的容矿围岩为基础,并且结合其空间几何分布形态和部分矿床(点)成矿作用特征,将本区主要金属矿床(点)大体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上泥盆统安格尔音乌拉组和石炭系宝力格庙组是本区多金属矿床的主要赋矿地层,华力西至印支期构造一岩浆活动与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NE向深大断裂为导矿构造,控制和限定了成矿带内岩体和多金属矿的分布及产出,NW、NWW和NE向的次级断裂是主要的成矿、容矿构造。NW、NWW向构造与NE向主干断裂交汇地段以及中酸性侵入体内部、边部、接触带是本区最主要的多金属找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96.
黑方台马兰黄土固结条件下孔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临夏地区的黑方台由于长期的农业灌溉导致台缘滑坡频发,整个台面普遍下沉3m以上。文章通过原状黄土的增湿固结实验、压汞试验和环境扫描电镜等对黑方台顶部和底部的原状黄土进行孔隙特征的分析。黑方台顶部黄土颗粒排列极为疏松、孔隙较大、黏土含量较低。底部黄土排列较为紧密,具有一定的孔隙,黏土含量较高。顶部黄土在固结实验中,21%含水量的黄土发生孔隙比突降,黄土的微观结构强度此时迅速减小或丧失。然而底部黄土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水敏性不强。利用压汞试验确定了黑方台顶部黄土的孔隙主要压缩区间为孔径大于100m、孔径5~20m之间; 底部黄土的孔隙主要压缩区间为孔径大于100m、孔径1~10m之间。而且孔径小于0.1m的孔隙随含水量的升高具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7.
常斌 《城市地质》2014,(2):32-35
本文在分析韶山地质公园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园区内的地质遗迹进行了分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地质遗迹的价值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地质遗迹的旅游资源等级,为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开发以及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前,ICESat/GLAS是大尺度SRTM DEM精度评价的主要数据源。然而,现有的精度评价方法均忽略了2组数据的有效配准。为此,本文分析了数据配准前、后SRTM DEM整体精度差异,以及不同地形因子和土地利用类型对SRTM DEM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SRTM DEM精度影响因素,分别借助多元线性回归(MLR)、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以及随机森林(RF)对SRTM DEM修正。结果分析表明:配准前,ICESat/GLAS与SRTM DEM沿xy方向的平均水平位移分别为-17.588 m、-29.343 m,高程方向系统偏差为-2.107 m;配准后,SRTM DEM的系统误差基本消除,而且中误差降低了14.4%。配准前,坡向与SRTM DEM误差呈正弦函数关系,配准后这种关系基本消失。SRTM DEM误差均随地形起伏度、坡度、高程的增加呈增大趋势; 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SRTM DEM在林地误差最大,未利用土地误差最小。对配准后SRTM DEM修正表明,RF效果最优,其中误差分别比MLR、BPNN、GRNN降低了3.1%、2.7%、11.3%。  相似文献   
999.
The authors use the common offset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 data inversion based on ray theory to estimate interval velocity and to obtain the relative permittivity. In the ray-tracing based inversion, the input data are the offset distance between antennas, the velocity of the first layer, the pick-up amplitude and re-ference amplitude of each reflection layer. The thickness and velocity of each layer are calculated by this recursive method. Firstly, the horizontal homogeneous layered medium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deal inversion results are obtained. Subsequently, Monte Carlo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a randomly undulating homogeneous layered medium model. The common offset GPR data for the built geological model is then simulated by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 It proved that this ray-tracing based inversion method is feasible for the horizontal layered geological model, even the layered geological model with random undulation. Undulation, represented by RMS height and CL(correlation length), influences the inversion results. Finally, a more complex geological model--pinch-out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the pinch-out model, the pinch-out interface can be clearly identified, though there is a false anomaly, which will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underground medium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000.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东胜铀矿床古层间氧化带精细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东胜铀矿床是一个古砂岩型铀矿床。由于二次还原作用,古层间氧化带呈现为特殊的绿色或浅绿色。大量的钻探和精细解剖发现,研究区的古层间氧化带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完全氧化带主要发育于河道上游,还原带主要位于河道下游,过渡带位于二者之间。河道砂体中沉积韵律的迅速变化既可以控制区域性的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发育部位,也可以导致古层间氧化带出现多卷头现象。铀矿体主要形成于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的过渡带中。但是,当完全氧化带中出现残留的、原始的灰色还原带时也可以出现铀矿化。研究认为,对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产出位置的不断修正,是扩大东胜铀矿床规模、预测富铀矿体产出部位的有效手段。而河道砂体沉积韵律或沉积微相发生明显变化、灰色砂岩与绿色砂岩接触、铀异常扩散晕发育等现象的出现,都是寻找富铀矿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